到現在已經三月,整個2015年只有一篇文字。
也有在看舞台劇的朋友,會看我心得的朋友,應該有發現,去年的舞台劇我有兩部沒寫。
一直秉持看完戲記得寫心得的自己,終於出現中斷。
一部是台南人劇團的Re/turn,一部是果陀的冒牌天使。
簡言之是觸動心裡的部分太少,且有不少違和的感覺,就算蔡導的歌聲很好聽,冒牌天使利用3D光雕投射出佈景讓我覺得很美且很方便,但劇情內容有許多違和。
可以說我看不懂,但如我一直說過的,我相信真正令人感動的作品,不需要什麼專業知識。
所以我一度想提筆,最後放棄,於是現在記憶也模糊。
==============================
前陣子FB流傳著一則訊息,內容大意是:你跟我說你見到我的第一眼感覺,我也會回你我對你的感覺......
我不知道這可以證明什麼,不過其實還蠻有趣的,我們可以得知彼此眼中的自己,而那可能是自己所刻意/無意呈現的,可能貼近真實的自己,可能連自己都想不到的別人眼中的自己。
到了某個年紀後,已經鮮少看一些心理相關的書籍;事實上我覺得活到近三十歲還需要別人跟你說人生該怎麼活的,該檢討的是自己,而不是幫別人衝銷售量。
記得幾年前「祕密」這本書暢銷時,有朋友就很好奇我這種個性的看了這本書會不會被改變(然後她又希望我不會變),於是在整個被看好戲的情況下,某次在書局無聊時,拿了祕密坐在地上開始看。
然後我竟然睡著了......
每個人有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別人的成功案例或心理態度在青年時期可以當借鏡當參考,但如果活到一定的人生長度還要別人來告訴你怎麼活,那不是浪費了之前的人生經驗了嗎?
雖然如此,人生時時反省修正是好事,而且這也是人生樂趣,我想說的只是不用把暢銷書的思想照單全收。
回到主題,雖然我已經不會輕易改變自己,但可以得知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也是很有趣的事,況且我也想知道某些自己呈現的部分在別人眼中,是否有正確傳達。
剛好最近偶然得知一些自己在不同朋友群的面向,不管是個性或才能上的,基本上都符合自己想呈現給別人的一面,但也有我比較在意的部分,我希望別人看到我會聯想到的一部分。
尤其是文字的這部分。
不管是電腦、閱讀、運動、舞台劇、咖啡、電影、有自己想法......我最希望呈現的,還是文字這部分。
那是很容易被忽略,不被注意的部分;沒那麼顯性,不像運動,不像買幾本書po個照片就會被視為愛看書。
人們往往會注意到跟自己相似的部分,或不同於自己獨特的部分,但文字創作這部分,則是你不點進去看文字不會留下印象的。
幸好,還是有人記得我的這個特點,那對我甚至是莫大的鼓舞。
還有一樣是我蠻意外的部分,是攝影。
我常說我不懂攝影,只是主觀的用自己的視點去拍照,有時我也覺得拍很難看,但意外的是,竟然有幾位不同群的朋友覺得我拍得不錯。
還有因為我拍得不錯而被我的網誌照片騙去一些地方的......
某方面而言,攝影跟文字創作有相似的地方,都是一種欺騙人的技能。
===========================
別人眼中的你,是你想呈現的嗎?
或許你不在乎,可是在這社交關係太複雜的時代,你是否正確的傳達了你要傳達的一面呢?
我不在乎別人怎麼看自己,但卻也厭惡別人誤解了自己。
這個時代,大家已經習慣用自己的眼界去決定別人是怎樣的一個人,甚至不交集不親近,於是在我們不知道的人群口耳中,或許有一個我們都不認識的自己存在。
在那些我們重視的人群眼中,是否是自己想呈現的面向呢?
藉由這樣的問題,是否,讓我們更親近了一些呢?
說說你對我的印象,我也會說說對你的。
2015,農曆年後,對文字的呈現有一些想法。
希望這樣的本命年,能加深這部分給予人的印象。
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