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4Tuesday  
我一直都覺得,要寫對一件事的感受,是很困難的一件事。
例如食記、影評、讀後心得之類的。

畢竟我不是美食家,不是電影評論家,不是作家。
所以不敢大放厥詞,說不出個所以然是一回事,但如果說錯或誤解了別人的用心,那對創作者或商家,反而是一種傷害。

可是,我們也只是一般人,一定要每個人都懂那些眉眉角角,才能去欣賞那個事物嗎?
聽不懂英文,就不能聽英文歌嗎?一定要懂歌詞嗎?

感動,是一種共鳴,而這種共鳴,應該是要跨越各種領域的。

所以很久以前,我就試著,用一般人的感受,去寫這些心得。

然後,是芥末日,果陀劇場,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
################################
我不知道多少人看過這本書。
其實是個平凡的老師死亡前跟學生的對話。
書的內容是感動,深省的。

但因為是真人實事,不是戲劇。
所以當他被果陀搬上舞台劇時,第一時間我並沒有很想看。
我知道舞台劇的很大樂趣之一,是欣賞演員的表情及現場感染力,但這部只用兩個人,金士傑老師跟卜學亮,我對這部戲,是觀望懷疑大於想看的心情。

直到後來不斷的加演,且看過的人基本上的評價都是好評感動,才讓我對這部戲多了點信心;加上有台中場,於是在找不到人一起看的情況下,一個人就衝了。

繞了一圈,我還是找不到那個,願意在我身邊共享這樣的美好的人。
###################################
這次的座位是在一樓第十一排,32號,算是前面偏右邊的位置,我會想更近一點感受演員的表演張力,這也是我覺得舞台劇很吸引人的地方,所以我一直不敢嘗試坐太後面,怕視力不好看不清楚(誤)。

中山堂的舞台跟台北城市舞台的大小應該較相近,這幾次看劇下來,大概11~15排的座位是很不錯的觀賞距離,當然不是指最右邊或最左邊,大概是像我這樣的中間偏右的座位區,票價也較可以接受。

看展前一天接到猴子的電話,才知道他們夫妻兩從新竹台北要下來看(其實是因為兩個大忙人根本不知道是在台中就買票了),所以原本是一個人的舞台劇也意外多出了伴,雖然不是坐在一起。

這次買了好幾次看劇都想買的節目手冊,一百元,也有劇照本,兩百元,手冊內容有果陀劇場的介紹,不同人對這部劇的感想,劇中人物的介紹之類的。
一直以來,節目單之類的都是記念價值大於實際價值的東西,但如果想更了解這劇場或該劇,節目手冊是很不錯的選擇。

一開幕,由米奇(卜學亮飾)用旁白的方式,描述他的老師,莫利(金士傑飾)老師的為人,及他跟莫利老師在大學時代的情誼。
再來是隨著每一堂課的進行,莫利老師用輕鬆的,溫柔的,卻切入重點的,直擊了米奇的人生型態,也改變了米奇的生活型態。

「一個擁抱,是可以額外加分的啊」
我很喜歡這個感覺,我一直覺得,擁抱可以傳達的東西,比起許多言語都多上許多許多,當然也不適合每人都抱,但有時真的想傳達什麼,卻又覺得一言難盡時,我真的想用擁抱代替。

只有一個朋友,在很久前的某一年的見面時,那時我們有一陣子沒見,彼此又經歷了許多事,再見面她就真的給了我一個久違的擁抱。
一直到現在,我都還記得這個擁抱。

你看,擁抱的力量有多大,所以下次不要拒絕我的擁抱了。(這是個好理由嗎?)

表演的進行是兩個角色的不斷交替對話,舞台場景很簡單固定,燈光焦點也只在幾個定點,整個劇場的燈光畢竟是模擬在屋內,燈光偏昏暗,對於一些人來說,可能會沉悶。
所以好像的確有不少人睡著

基本上如果是想感受一部舞台劇,這部戲可能不太適合,就像電影裡有特效片也有劇情片,這部劇就屬於舞台劇裡的劇情片。
呈現的,是兩人對話中,想傳達的純粹。
比較像是在感受一本書,聚精會神的。

金士傑老師的演技就不用說了,很多模擬ALS患者的狀態都很讓人動容,卜學亮的部分,我只能說他的表現,是中規中矩,畢竟他的角色,本來就是較少張力的部分。
另外還有一個部分我比較不能理解的,卜學亮的聲調及用語,都太年輕了一點,我不知道用意是什麼,只是我一直在回想我十多年前看書時,作者是像這樣的個性嗎?

當然本來就不一定要忠於原著,或許是想用這樣的表現,來表示米奇在莫利老師面前,一直都是那個當年的大學生,而不是十六年後的知名記者。
有點像,在父母眼中,永遠是小孩;在面對父母時,你就變成小孩......

但這畢竟只是我的猜想,我其實不太習慣卜學亮的這種聲調,況且,感覺似乎少了點感情,感覺,跟莫利沒那麼熟,甚至已經是倒數幾堂課.感覺還是有點生疏.....

整部戲,其實我也一直在思考。
很安靜的戲,所以我在看戲的同時,腦海也很多思緒在動。
不管是關於死亡,關於人與人的關係。

戲中有一段,莫利提醒米奇,在訪問一位籃球員為什麼不去練球時,用語不要那麼刻薄。
「他會受傷的...」
米奇反駁,球員才不會,才不管這些。
但最後,米奇修正了他的訪問,結果,籃球員也不再無故不去練球。

會對這一點有感觸,是我最近開始反省,有時對於人事物,是太過嚴格了一點。
有時也太自我,太直接,不修飾了一點。
好聽一點是直率,但或許傷到許多人自己也不在意。

這跟我以前個性一點也不像,以前總是怕傷害到別人,所以苦都自己吞,然後被吃死死,被忽略,被背叛。
現在變成有時悶在心裡,但當爆發時就會不管別人的感受
我似乎越來越只想到自己,想到對錯,想到事情的合理,自以為的正確。
卻忽略了,別人會不會受傷......

最後,是違和感的部分。

十多年前,那個年紀,我看了許多大量的所謂心靈勵志之類的書籍。
一開始是想擁有撫慰別人的學識,但最後其實是為了撫慰自己,讓自己的心可以更堅強。

不過後來,我就很少看了,所以包括「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以及應該也是描述ALS病患的「潛水鐘與蝴蝶」,我都只有小小翻閱。

所以我一直有印象,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是這些書籍中的佼佼者。
印象中,那時帶給我的感動及衝擊是巨大的,但看完戲,卻感覺少了些東西。
回到家,迅速的找出書來翻了一下,終於發現我覺得缺少的部分。

我知道有很多人看了舞台劇還是很感動,不過如果是已經對該書有既定印象的人,或許會有點落差。
金士傑老師的聲調,演技,都是無庸置疑的;卜學亮跟老師的互動,也應該讓許多人想趕緊回去擁抱自己的愛人、親人。
可是,就是,少了什麼。

那種,直達心靈的衝擊

對於沒看過書的人,如果這部戲你看了很感動,我真的希望你也去看原著。
記得我當時看這本書時,有些感受都是衝擊性的。
現在,也十四年後了,跟米奇一樣,在社會打滾了十多年後,再面對莫利老師。

「愛是最沒有理由的!」
「那就,原諒吧」

原來,這樣的觀念,在十多年前,就埋在我心裡了。
雖然我最近形容,愛是沒有任何形式存在的怪獸,但我也說過,如果世界上只有一樣事物要絕對值,我希望是愛

雖然這是一部生死學的好教材,然而,他又不僅僅是談論死亡,他談論人生,談論關係,談論愛。

談論,純粹。

我又想起了一些重要的事,一些,因為害怕,所以逃避不面對的事。
其實,我很想問莫利老師。
就算我們都知道這些重要的事,也一直努力想堅持著。
可是,我們遇到的人,並不知道啊。
總不能一直只有我們是好人,讓別人忽略吧?

總不能只有自己一直要大家珍惜可能從此無法再見面的人,卻還是只有自己重視吧?

或許,大家應該都去看,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
好好的感受過這些,每天都提醒自己如果今天是生命最後一天...

每個人,都會更珍惜彼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夏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