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從那些年一起虧的女孩(?)聲名大噪後,「那些年」這個詞變得很好用。
最近台中圖書館開幕,我突然回想起那些年我泡圖書館的日子。

從小不知道哪根筋不對,對文字很有興趣。
還沒上幼稚園時就拿著報紙問那時當老師的叔公某個字怎麼念,他在過世前對還一直很驕傲我很小就會看報紙這件事,但其實我只是想看懂那時的四格漫畫而已。

後來上了小學,知道有圖書館這個地方,就一直尋找著學校的圖書館。
好不容易問到圖書館的所在地,才發現圖書館只不過只是一間教室,裡面有幾排矮書櫃,門口掛著圖書館的牌子,如此而已。

所以我一直很自傲的是,我把國小圖書館的書全看完了,因為沒什麼書
我想很多跟我同屆的國小同學,說不定連母校圖書館在哪都不知道吧?

小學時印象最深的書籍,是亞森羅蘋全集

那時很著迷於推理小說,甚至也買過「教你如何推理」之類的書。
那時的志願應該是長大要做偵探之類的。

其他的書類大概就是世界文學名著,雖然很多書對那個年紀的我而言是有看沒有懂,但終究有印象。
所以我才會說過我在小學時看過「奧塞羅」,但現在我完全記不得內容。

後來四年級的導師知道我很愛看書,有時會私下開書單給我。
我一直記得,那時他借我的「鏡花緣」。
應該是我第一次看完那麼厚的一本夾帶文言文的書

那個年紀,閱讀過的書籍,有很多文字還看不懂,還無法感觸作者想表達的意境。
例如在國小三年級時終於有機會看到倪匡的短篇,雖然對他景仰已久(國小三年級?),但接觸他第一本作品的經驗,真的完全看不懂

進到腦海的知識,大部分是小牛頓這一類科技及生活常識的雜誌,或者那時的長輩覺得沒有內容的小說

升上國中後,終於有較像是圖書館的空間。
短短下課十分鐘的時間,衝去圖書館看要借的書,然後再捧著書回教室。
為了把握這短短的休息時間,一下課我幾乎都是用衝的到圖書館。

我一直很抱怨,為什麼有圖書館,卻沒有讓學生有時間去圖書館借書看書

那個升學壓力很大的時期,我在圖書館借了不少書,但真正看完的卻不多。
比較印象深刻的,是「x姐姐說歷史故事」,看了不少本。

國中時看的書,除了偵探類,對傳記類的書籍也很有興趣,家中購進的書籍也都是我吵著要買的名人故事之類的。

那個時期的閱讀類型,受限於環境,周遭環境有什麼就看什麼,還沒到泡書店的時期,所以閱讀量一直覺得還不夠。

然後是聯考結束的那個暑假。
終於沒有升學壓力,可以放肆的看各種書時,我常常跑到秀水圖書館

那時的秀水圖書館,給我的印象就是一個字,「舊」。
所有的書都是舊書,書櫃也舊,空間也舊。

但對我而言卻是寶庫,而且終於有較多時間可以泡在圖書館。

那時的我,很愛用手指劃過架上一本一本的書,看到有興趣的書名,停住
有時甚至其實只是沉迷於這樣的動作,我後來寫東西時形容的,類似愛撫女性胴體的動作

那時感興趣的書類,除了一直想看的倪匡作品以外,就是武俠小說。
除了金庸的小說,其他號稱武俠十大家之類標題(雖然大多數對我而言都沒聽過)的書,我都不考慮的先借再說。

哦還有七俠五義、水滸傳、西廂記、紅樓夢這類還處在升學壓力時根本沒時間看的中國文學名著。

以為接觸了這些,好像就比較了不起的年紀.....

然後,高職時期。

彰工的圖書館,圖書分類索引明確,我也開始學會用書卡找書(別忘了我那個時期是還沒有網路的年代)。

我一直記得,那時的我去圖書館時很怕遇到我們導師,因為他是圖書館主任。
他每次看到我都會告誡我不要常去圖書館,要多看課內書。

雖然是有點開玩笑,不過也說明了我那時多愛泡在圖書館。

這個時期印象最深的書籍,是倪匡的「木蘭花傳奇」全套。
還有就是世界文學名著,那些小時候曾看過兒童版的名著,在青少年時再看一次,終於有了較深的感受。
其中有一本「蒼蠅王」,那時完全搞不懂這只會讓我聯想到「假面騎士」書名為什麼會是世界文學名著,就算是現在我也想不起來內容了。

開始看起了散文、新詩,張小嫻的書,那時的麥田文學的年輕作家的書,也是在這時開始接觸。
也因為一個心儀的女性好朋友常泡書店的關係,放學後常不馬上回家,而是從彰工走半小時的路程到彰化市的金石堂。

比較特別的是,那時也很大量看許多心靈勵志的書籍。
不管是關於愛情的,人生的,甚至禪學的。

對人生方向容易迷惑的年紀,需要經由許多不同的書不同的角度觀點來安撫自己對人生的不安。

很大量很大量,所以對於後來的女王、大A的書籍我沒有很著迷的原因是,同樣的愛情感觸其實一直存在這個世界,只是經由不同人借由不同文字,不斷提醒而已

那時的我,看書其實抱著某種目的性
類似,構築起一種自我形象,構築一種特色。
為了讓別人想到我時,至少會說出「他很愛看書」這樣的評語。

其實究竟有沒有那麼愛,我並不確定。
那時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所以只能藉由大量閱讀,從一大堆混亂的知識中,慢慢的構築出屬於自己的思考方式。

大概是從那時開始,閱讀跟寫文字,慢慢變成我很多人生低潮時的唯一憑依

再來的泡圖書館經驗,現在記述起,才發現一直陪伴我每個階段。

重考時常跑彰化文化中心借大量的美學及電腦書籍;二專勤益的圖書館地下室挖管理學及西洋美術史;
還有二技在現名為首府大學的圖書館遇到會盯著我傻笑只差沒流口水的「男」學生(我後來甚至還帶女同學跟我去假裝是我女朋友);
也辦了隆田圖書館的南部借書證但沒去多少次;退伍後很興奮的跑去新落成的彰化圖書館朝聖;在板橋工作時去板橋圖書館感覺很現代化的圖書館環境。

然後,就很少跑圖書館了。

或許是時間沒那麼多了,或許是已經不再需要經由大量的閱讀來驗證自己的思考模式,更或許是看書的態度,終於從毫無保留的接受,變成會站在與作者同樣角度來批判文字

所以我常開玩笑跟較年輕的朋友說,我說的話你都聽不進去,結果女王寫的話妳跑來跟我說很有道理才發現我也說過。

給別人建議總是較容易的,當自己成為當事人時就沒那麼容易了,不然怎麼有那麼多離婚的兩性作家
至少,我們是可以提供建議的人......

##########################

對於圖書館,我總是有著一股莫名興奮的心情。
所以台中圖書館正式開幕第一天,我馬上過去朝聖。

辦了一張不知道究竟會不會用到的借書證後,我從五樓開始往下逛。
就藏書而言,或許是因為空間太大,反而感覺沒有那麼多。
而且別忘了,圖書館的書,通常都是舊書或已經被翻過數千次的書。

如果有想借的書,請善用線上檢索系統,事先查詢館藏是否有這本書再前進,才不會借不到書。
像我就借不到蔣勳的「孤獨六講」「少年台灣」,連小川洋子的書都借不到。

不過反正圖書館的功能,已經不再僅是借書或閱讀了,台中圖書館,提供了很多元的空間,室外的草皮操場也讓人可以好好放空休憩,大概就只差咖啡香。
相關的照片及介紹,網路上都有,而且因為館內不能拍照,所以只能從一些開幕前受邀的部落客網誌去得知館內的設施,在我網誌就不再多做描述。

對我而言,台中圖書館比較特別的地方,除了他的建築設計外,就是期刊雜誌區
電腦書及文學書,我還看得到我十年前在看的書,雖然的確很多知識是不會隨著時代淘汰的,但看到那些書,還是讓我有時空錯亂的感覺。

像是回到十多年前,用手指畫過一本又一本的書,渴求著大量知識的自己。

在網路發達的這個年代,許多網路知識或許比書本給我們的還要多,但我還是喜歡實體書的感覺,所以書單才一直看不完。

我一直認為,遵循某些成功人士的想法雖然沒有不對,但我覺得更難得的,是屬於你自己的想法。
就像我從大量混亂的閱讀過程中,慢慢構築出自己的思考模式及想法,雖然或許不足以讓一般人學習,但至少這樣的想法是我自己的,不是任何人的。

就像我FB的自介上寫的「你可以聽從任何所謂成功人士的意見,但那些都比不上相信你自己」

所以,一起來看書,然後討論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夏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