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Li5ikEWlp63wbE4lLWWb-757x1080.jpg

 

你知道嗎,認識了誰,看了誰的文字,是會激發自己的文字的。

不需要是什麼名人,也不能是什麼名人,那些我們認識的人的文字,才會讓我有所感觸。

原來她是這麼想的啊,原來跟外表認知的不一樣啊。

但我也說過,不要從文字上認識我,因為常誇大情緒為了感染觀看者所以或喜或哀並不如文字的呈現程度。

之間的平衡很難定義,不全然是我/也全是。

做了一個夢,夢見很久沒聯絡的她,很莫名的夢到,完全沒夢過,想稍個訊息給他,問她好不好,但終究是忍住了,記得她找到了幸福,近況停留在這樣的段落,就好。

通常突然夢到誰,我都會實質關心一下,但有些人,有些回憶,或許就適合讓他靜靜的,不用主動,祝妳安好

同一天,認識了跟她同職業的新朋友,莫名的說了許多,那些有人會看你的文字聽你說的故事感動落淚的時刻,似乎很久很久沒有了。

我在這方面,究竟孤獨了多久呢?而我也是不是以為,這方面,就一直孤獨了

不管如何,這一晚,聽見,歌再唱

###########################################

究竟是國片這幾年有更加蓬勃發展,還是單純疫情影響片商行銷考量,我其實不是很確定。

但已經有好一陣子,每星期/ 每個月都有新的西方電影上映的日子,漸漸變成有新的國片上映。

應該是好事,至少,民眾願意進電影院看國片的比例高了。

就算只是跟風

聽見歌再唱,故事原型是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成立的故事與身兼合唱團指揮馬彼得的真實故事改編,內容很平實,不過原住民的聲調就是可以讓人莫名感動,所以在Elle大力宣傳下,比起另一部改編韓國的電影,我一直都對聽見歌再唱較有興趣。

我記得我形容過舞台劇的感動,那樣的流淚落淚,是情緒的抒發,抒發完是滿滿的,但有些電影,例如比悲傷更悲傷,看完會讓人很難過,很累,那樣的流淚,我不是很喜歡。

韓國劇本這樣的方式又偏高,所以雖然我沒看過男人戀愛時,但就相對會較卻步。

然而聽見歌再唱,看完的淚水絕對不會讓你有很累的感覺,而且劇本雖然很平實,甚至說白一點男女主角是不是Ella或馬志翔也不會有所影響(不過螢幕形象及背景來說會較適合電影裡的角色情緒),但偏鄉學校原住民小孩上學時的情景,資源的缺乏的部份,每個家庭都有各自其他困擾的事,都會一再觸動你的內心感慨。

雖然如此資源缺乏,但原住民的樂天也在這部電影傳達給觀眾,而且那樣的凝聚力也很讓人感動,整個部落、學校,就像一個大家庭,樂天知命。

我一向蠻喜歡音樂型的電影,歌喉讚系列,女狼俱樂部甚至舞力全開全面舞動系列我都蠻喜歡,雖然這類電影大部分都沒什麼劇情,可是歌曲的感動或跳舞時的節奏就是可以讓人完全被吸引在電影裡。

聽見歌再唱的歌曲部分,一開始用了五月天的知足,就算已經對這首歌再怎麼熟悉,當故事中的原住民小孩們第一次真的較完整的唱出來時,那個聽到的當下還是有股莫名的感動。

電影裡還有幾首原住民的歌曲,尤其形容母親的那首,搭上歌詞跟每個家庭許多父母都在平地工作的情境,真的很催淚。

我很喜歡劇中的幾段,一是馬志翔問評審他們輸在哪時,評審說了:你們明明是原住民,為什麼要唱得跟平地人一樣呢?

這也是這部電影一直隱含的一個意義,接受自己的不一樣,然後發光

所以在一開始時教合唱時,都在教音準,唱得正確,但後來由頭目(應該是頭目)教唱時,強調的卻是每個人的不一樣,因為原住民的歌曲是集合這些不一樣的聲音後的「和諧」(和諧是我自己形容的,電影裡面是一句族語,然後我忘記電影裡的解釋)

老實說,不管我再怎麼木耳,這時合唱的呈現,真的很不一樣了。

整部電影都會有讓人不自覺流淚的部份,暖心的共鳴感,情緒的自然流露,然而直到最後一段最後的比賽時,身為指揮的馬志翔用自己的方式指揮時,那一段的心裡除了感動,還有「轟」的感覺。

很明顯的悸動的感覺,真的很棒。

片尾字幕時,片尾曲是完美版的知足,老實說這真的是一部雖然沒有彩蛋,但真的很適合坐在電影院把片尾音樂聽完的一部電影,那樣純淨的歌聲,是真的可以安撫些什麼的。

最後附上當初原聲合唱團受邀到維也納唱拍手歌的影片,真的會起雞皮疙瘩的感動。
https://youtu.be/YXMDUUk21x8?t=5

這一晚,我們一起,聽見,歌再唱
打完收工。

S__6283304.jpg

arrow
arrow

    夏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