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未針對單一主題來寫字。
前些日子在誠品看了村上的收音機,讓我重拾了某些感覺。
每篇都只是單純的說說話,寫寫自己的想法。
一些生活瑣事,日常活動,即可成一篇文。
有好些年,我很喜歡這樣的散文寫作模式。
那是個大量閱讀的學生時期,時間很多,很容易有許多想法。
看書會把許多字句抄下,腦中常常有許多想法需帶本小筆記本寫下,一個主題很輕鬆的就可以構成一篇文。
寫字對我而言是情緒的出口,是對話,跟無形的觀眾,或者是跟自己的對話。
但不知道為什麼,隨著成長及經歷,在提筆時,突然會有「這樣的對話無意義」的想法出現。
於是曾說過「一個任意主題就可以寫出一篇文」的我,不再那麼輕易。
對於散文的閱讀,也慢慢減少。
散文的類型有許多種,但對於自己所喜好的作家來說,都有各自擅長的類型。
於是在大量閱讀後,對老讀者而言,少了一些新的感受。
也或許是,自己從那樣的大量閱讀中,建構了自己的想法,於是對於同樣的主題,開始會有批判的情緒。
不再那麼全盤接受,於是最後只挑自己認同的作家看,且散文也越來越少看。
好像變得,無法再那麼容易產生與人的共鳴。
然而,散文,卻是需要共鳴的文字。
於是貧瘠。
這樣的貧瘠感一直到打發時間拿起村上收音機這本書後,才獲得抒解。
原來自己的寫作風格受到這些作家的影響很多,散文因為每篇字數少,所以可以較容易從某篇中找到共鳴點。
尤其是自問自答,自言自語的部分。
於是有了這篇主題,這篇自言自語。
=================================
在某個人生性格轉化成一種再也回不去那個純真年少的時機點後,對於言語及文字可能對別人可以帶來怎樣的看法或影響,變得越來越能掌握。
而究竟是怎樣的時機點,真的要問,我也說不出來。
於是越來越擅於利用言語跟文字,卻也越來越不在意言語/文字可能造成的影響。
越來越不在意別人的想法,恣意表達,失了分寸。
卻也因為自己知道言語/ 文字產生的誘惑感染力,所以對於言語/文字也越來越不信任。
越來越不容易被言語煽動,對文字產生質疑。
具體一點形容,就是關於那些甜言蜜語,及隱藏真實表情讓人臉紅心跳的文字,雖然可以讓人腎上腺素提高,但對我而言,再多的言語文字,都比不上一個實際擁抱的溫度。
粗俗一點形容,是你手淫意淫都比不上跟一個真正的女人做愛。
雖然一個擁抱的溫度可以抵過千言萬語,但那不代表我否定言語/ 文字的必要性。
那是一種加溫的互動,是一種因為不用直接面對面而引發的潛在大膽性格呈現。
是一種若隱若現的誘惑。
真的要說,對我而言,愛情的成立/關係的發生,這些條件都是必要的。
需要有言語文字的加溫及誘惑,也需要有真實感受對方散發的特質,才足以構成愛情的成立與否。
缺乏其中一項,都會讓我有不真實感,不信任感。
雖然如此,我也曾經有跟網友認識五六年甚至十年都沒見過面,卻還維持一定關係的。
因為我跟網友不需要有愛情的存在,人與人關係的成立,並不一定需要面對面。
很多關係可以是柏拉圖式,但愛情關係,對我而言,缺一不可。
===========================
或許是擅於利用言語及文字表達,加上外在形象,大部分的朋友對我的印象,都是謹慎溫吞。
只有情人知道,在愛情方面不是。
某個交往過的女性曾說過,我真的很行動派。
某個有親密關係的女性也說過類似的話。
這兩句形容有什麼分別自行想像。
在這邊的文字用法,「女性」如果是用「女生」,感覺就少了一點氣息。
文字裝飾的氣息。
但如果是用「女孩」,卻又比「女生」好一些,有另一種想像空間。
之所以會用「女性」,像是比較村上的用語,比較辻仁成的用語。
可能也比較成熟的用語。
題外話,我想說的是,我很重視愛情關係的互動性跟實際接觸。
只有文字跟言語,對我而言畢竟只是空談。
當我把對方定位成可能發展成愛情關係的對象時,會自然而然把對方在心中的位置拉到一個高度。
於是不管是約定,或者僅是習慣性的「嘴砲」,我都會很認真看待。
不管刮風下雨,不管多累,能與對方相處,會變成優先於任何事。
看過我文字作品的朋友都知道,我尤其厭惡嘴砲這件事。
之所以嘴砲,很多人是出自於試探,如果獲得回應,則順理成章,如果回應不如預期,可以笑笑的說只是「說說而已」。
對我而言,如果是兩人發展已經是朝愛情關係的方向,很多事,就不能只是「說說而已」。
只是這樣的態度,不見得會有相當的回應。
尤其是言語文字上跟實際行動不成正比,甚至因為其他人而捨棄與你的約定......
天秤座的都知道,很愛比較,加上我月亮在天蠍的獨佔慾,這一比......
熱情會急促冷卻,退後,不再那麼行動派。
雖然那些女性指的行動派不是指這方面就是......
所以我的確很符合星座學裡的天秤座矛盾。
明明很重視約定,言語,文字,卻又不相信,一定要實際感受到溫度才覺得真實。
真他媽的難搞。
========================
所以常常,我連自己的言語文字都不太相信。
現代人藉由資訊網路的發達,面對冰冷冷的螢幕釋放情感,落筆此時想到這樣的畫面,突然有股可笑感。
所以我會嘲笑那些網路稱公道婆的人,連見面都沒見過,手都沒牽過,就被詐騙大筆金錢。
是精蟲充腦還是錢太多沒地方花?
當然,不是所有關係都一定需要接觸到對方,感受對方散發的特質的。
非必要,但很重要,而對我而言,在愛情關係中(不管是準備發展或可能發展的),不可或缺。
很喜愛的一部動漫「銀魂」,常在動畫標題作怪。
有一次連續三集的標題,像是連貫性的,述說了現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也有文字傳達不了的事情」
「也有不見面就無法了解的東西」
「就算見了面也會有不明白的事」
最後,你只能相信你所相信的。
=================
洋洋灑灑,又是一篇文。
像是對不可見的陌生路人說話,也像是自言自語。
有些人企圖用文字解讀我,甚至覺得很了解我。
如果你把我歷來的文字全看完了後這麼說,我會相信你。
但你才看一兩篇就覺得了解我這個人,我連自己都不太了解自己了,何況只是看一兩篇文字的你?
別忘了,我的文字,也是誘惑跟虛妄的呈現。
是某種程度的真實,但也僅是某種程度。
真正想了解一個人,就實際去接觸這個人吧。
不然充其量,你也僅是從文字上,去了解對方。
從文字言語上,去相信你所以為的對方。
「跟信神一樣」<<少年pi的奇幻漂流>>
(我還沒看,但我有書,我實在很愛這個結論)
不要再僅是對著螢幕傻笑流口水了,去給對方一個擁抱吧!